Tuesday 22 September 2015

愿与願

找出属于自己生命「原」来的那一「页」( 願)(转载自网络)

文 /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临床心理治疗师 - 姚玉珠

用自己「原」来的那颗初「心」,找出自己「原」来的那一「页」

筑梦追梦圆梦
从小到大,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怀抱许多梦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堆垒,从筑梦、追梦、圆梦的历程中,许多的梦想,就慢慢的被磨掉了。似乎挫折越多,梦想也就越少。小时候的筑梦,是纯真率直而充满信心的;长大以后,遇到了挫折,才发现自己能力的有限。于是,逐渐退缩,不再筑梦。所以,在一生中,有些人的梦想实现了,有些人的梦想却如幻影般,随风而逝。

写此文的时候,突然警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小小梦想」已经变成了「大大愿景」。梦想早已在“使命感”出现的时刻就已萌芽,持续不断的进行着。。。

坚持选择正向
7岁之前,是幸福快乐的;7岁之后,生命开始经历种种的困顿。对生命的坚韧,其实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在越困顿的环境中,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有一段很长的日子,每天晚上都会流眼泪,眼泪流完后,累了、睡了;睡醒的第二天,转念的一瞬间,告诉自己:「日子还是要继续,而且要很有尊严的继续。」回顾当时,我想:「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的,不只是自己那份正向的思惟,而是内心深处那份正向的价值、正向的生命力。」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所有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对那些事情的看法。我们人生的剧本,会因为我们生命里出现了“重大的改变”而改变。

寻找内在声音
梦想,注解着我们存在的方式,逐步认识自己内在力量的组成是很重要的。我一直相信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正能量,只是这个正能量不知什么时候也慢慢的被磨掉了,需要重新被启动。梦想,倾听着心中的每一个声音,而觉知是最重要的核心基础。透过觉知,开启内在空间,沉淀反芻中,让我们可以悟得每件事物背后的真正意义。生命的感悟与智慧会让我们开创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从「共创正向思惟的大同世界」,到「启动生命的正向力,共创正向思惟爱的世界」我的终极关怀是透过觉知,沉淀反芻中感悟。

自我终极关怀
「启动生命的正向力,共创正向思惟爱的世界」这个终极关怀在每日的生活中一步一步的实践着,用自己的坚持与毅力,成就着这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梦想。这一股炙热且坚定的使命感,让我看见自己的生命价值。

每每看见大家在活动后的“点滴成长”,不管是学员,还是志工,内心是踏实、喜悦的。对我来说,这个梦想交织着人性的希望与光辉,会一直持续实践,一直到我生命中有另外不同的感悟。

内在生命圆满
一个了解自己存在意义,存在价值的人,会找到自己的使命感。人的使命中,包含了这一生要达成的梦想。梦想不是名词,是动词。让梦想不只停留在脑中,而是真正的开始行动。在实践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创造自我生命的价值。
对我来说,生命的圆满,不只是外在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内在愿望的实现。探索自己,找出符合自己本性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天赋与才能,人生才会活得精彩。

我相信我看见
小时候的自己也如一般人般的筑梦,纯真、率直、充满信心;长大以后,经历了生命的种种历程,才发现每个人各有不同的生命历程,也各有不同的人生修行。从小时种种发生的事件,到而今个案的种种事件,让我更清楚的看见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感,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成为自己本来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原」来的那颗初「心」(愿),找出属于自己生命「原」来的那一「页」( 願),让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潜在的天赋与才能,让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

只要您愿意,您一定也可以!

成己成人,大专志工在服务中学习成长

文 / 陈碧芳

回馈前人,为更多人传递温暖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樑,大学时期除了追求学术知识和一纸文凭,也是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培养正面积极的能力与态度的好时机;同时,这也是许多青少年“摆脱”家长的管控,尽情享受“由你玩四年”的疯狂岁月。这个阶段,有一群大学生,抱着“成己成人,服务社会”的想法,将课余的更多时间,给了【槟城理大大专生下乡服务团】。

    “因为小时候曾经受到下乡团的帮助,所以进入大学以后希望自己也能去帮助更多乡区的小朋友。”目前就读社会科学系二年级的陈婉晶(第16届中央副文书)原来是在小时候因为下乡服务团大哥哥大姐姐的激励才有了要考上大学的想法,这份感激她一直记在心里,进入大学以后希望自己也可以回馈下乡团。

    “感觉下乡团学长姐和学弟妹之间的连接特别强烈,在下乡活动期间团队为同一目标一起奋斗的感觉很好。”当地质物理系二年级的黄琤杰(第16届中央副主席)提出他选择加入下乡服务团的原因时,在场的中委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因为感受到这团体的温度和意义,决定留下来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薪火相传,为新村的未来下乡

    1997年7月27日,槟城理科大学的温瑾和林昂看见其他大专发起下乡服务团,萌生了成立【槟城大专生下乡服务团】的念头。在2010年,【槟城大专生下乡服务团】被理大校方承认并改名为【槟城理大大专生下乡服务团】。沿着两位创办人的创团理念和每一届领导层与时并进的调整,从当初单纯的下乡服务至今已扩展成涵盖团员、校园、乡村、群众四个面向的服务概念。

    除了下乡服务,平日【槟城理大大专生下乡服务团】也会不定期举办各式的活动,如给团员的学习站及联谊活动,公开给所有理大学生的意识醒觉及慈善活动等,促进团员的学习成长之余也对校园及社区群众做出贡献。由于活动众多,他们也成立了好几个小组进行活动策划与筹备,而这些活动小组则由每一届遴选出来的中央委员负责统筹和整合,琤杰向我们解释组织架构时如是表示。

莫忘初衷,障碍也可化为成长的垫脚石

    每段人生的旅程必然会走到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当询及在场的中委们如何兼顾繁重的课业及忙碌的活动时,第16届中央主席林俊德(纯物理系二年级生)坦言曾经因为课业受影响而一度想要放弃下乡团。“当时因为忙碌于筹备下乡服务活动而导致成绩受影响,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是否应该以课业为重,减少这些课余活动。回乡时我不再参与事前的筹备,只是当个单纯的出席者,乡村的小朋友们让我想起了加入下乡团的初衷。”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让俊德开始关注环境课题,因此他在下乡团当中也极力推动环保活动。他认为爱护环境的观念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下乡服务正是他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环保观念,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平台。“其实只要做好时间和自我管理,课业与活动还是可以兼顾的,这也是为未来出社会做锻炼的方式之一。”当俊德找回自己加入下乡团的原始初衷以后,碰到的障碍似乎都成了向前迈进的垫脚石。

调整心态,获得的远比失去的多

    食品工艺系二年级的林妙忆(第16届中央资播部部长)则表示忙碌于下乡团的活动确实会让她与一些朋友之间的感情较为难以联系,但从中她也体悟到“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捨下与朋友吃喝玩乐互动机会的妙忆,却在筹备活动及与其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与成长。
     “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个很充实的大学生活,把握这3年的时间做多方面的学习,所以越忙我越开心,而且只要时间安排得宜就能享受其中。” 材料估计系二年级的吴章荣(第16届中央财政)因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尽管活跃于多个社团,依然能应付自如。

摘录自:《Tri生活誌 vol 01 》的部分文章

永恒的现在:生命的抉择

人生的抉择也是立志,也是终极关怀的确立。(转自网络)
作者介绍:
陈怡安教授
怡安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诗人徐志摩旅游俄罗斯或欧洲时,常有隽永的文章出现,令人读后似贴烫在他陈述现场的感怀里。我尤喜欢咀嚼他亲临教堂凭吊名人墓园,识别墓志,遥想和神往故人的一生。每一墓志除了镌刻著名字外,便是他的出生日期以及进入永恒的时间。人生,有始必有终。一生,不论长短,总在「时间」里完成。

第五世纪大思想家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有一幽默而引人遐思的话语,他说:「若没人问我什么是时间,我似乎懂得它是什么。可一旦要我说个明白,我立刻为之语塞。」或许,亲爱的读者,您也试着说说看,什么是时间。

对我来说,时间蕴孕了奇妙的神秘力量。没有人的完成,不被统纳在时间的范畴里。不是吗,人的一生有始必有终。人的生命线〈Life line〉含有三段阶模——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意谓着不在了;未来的,还没到来。那么,似乎只有现在,才算可以具体际遇和把握的。可是,每当你我说「现在」,「现在」却又一溜烟地消失在「过去」了,已被未来吞噬了。这真的是好一个「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呀!然而,倘若没有个真实可把握的现在,那我们怎能回溯过去,寻觅源头?怎能展望未来,遐想有梦最美?我们不是经常在回顾、在策划未来?时间,委实含藏了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啊!

先想想过去吧!过去之所以成为过去,是因上天给人类一种能力,叫「记忆」。透过记忆,一个人的心湖里会不断地呈现出叠印连连的「总总从前」。记忆中的重要事件像盘根错节的老树,纠葛着人物、情境、情感与情绪。尽管说往事只能回味,但回味的往事却犹如发生在眼前。事实是,你以「现在」的时间在遥想、在神游「过去」啊!即使是黄梁一梦!

记忆里,至少会跳出两种心境:一是得意的、光荣的、值得的成就,简称之为「喜悦」。它让你每忆及便令自己意气风发,像极了赤壁中的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侃然而谈。另一种则是衍于曾经犯的大错,像承诺的事没做也没交代、当完成的没负责去完成,甚至在午夜梦回时,你的罪疚渗着冷汗,涔涔地浸湿了你的盖被。另一撮回忆是自己无力抗拒抵挡、被迫侵扰、欺压而积累的怨恨和失落。这些情绪像是随身的魅影,常在现实的挫折中,触景生情地搅扰了你的现在,令你心灵负荷沉重,不知所以。

只有两种「决定」可以消解和治愈这样的沉疴。一是由衷地忏悔。那是让自己的心灵断然地把自己的罪过,明明白白地切割开来,让自己的现在不再被过去的罪疚所侵扰。另一个则是宽宥原谅那曾欺压过你的人,把愤恨当下释怀,还你轻松自在。这个「决定」就在现在,也是一了百了的「永恒」的抉择。

接着来看看「未来」吧!未来会带给人两种思虑、两种感触:一种是憧憬着希望。一旦愿景勾勒了,立即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生命的脉搏跟着雀跃。另一种则是实存的敲击,每想到「有始必有终」,未来的日子越数越少,离终了一天近似一天,一种虚空的焦虑和冷颤,像位装备不足的旅人,突然遭遇寒风冷雨的袭击,让你举步维艰,踯躅于茫然、困踬于绝望。

希望,像是信仰,它是一种大力量,鼓舞着你,期待「明天会更好」,犹如听到「天国近了」的佳音,或阿弥陀的华严在望。如是的祈向发愿,虽是未来,却在现在。而克服对病老死的来临,及对一切未知而激起的不确定的焦虑和恐惧,唯一的要诀便是毅勇无畏〈courage to be〉的生命承担而已。接纳人生有个始,必然有个终。陶渊明明透地自觉和自在于这样的决定,「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决定时,便是永恒的现在。

丹麦哲人祈克果说得好,「每一刹那都联通到无限的永恒,其关键就是此时此刻的抉择。」老子更早地暴破了同样的智慧,「天以一则清,地以一则宁」。抉择就是择一、守一,把全然的生命投注于所抉择的。

人生的抉择也是立志,也是终极关怀的确立。抉择统合又超越了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切割,成就了圆满。我们可以想想曾贮留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人格典范,那典范的存在,岂不都是永恒的存在?追溯那典范的原始,哪一个不是缘起于某一殊胜的现在,做了自觉自定的生命抉择,那抉择的当下,通联着无限与永恒。

(转载自人间福报百年笔阵专栏)

抓回生命的主导权

找回生命的主动权

作者介绍:
陈永隆博士
跨领域思考教练,企业培训

退伍的第一份工作,
主管曾当面告诉我:
「不要像XXX一样,一面工作,一面去攻读博士!」
对一个喜欢追求知识,
喜欢终身学习的我而言,
这段要求自我设限的谈话,
让我重新思考我学习的主动权在哪?

年轻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最怕接到主管的电话:
「老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接着,这一天自己想做的事几乎全部泡汤。
上班,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
也让我重新思考我工作的主动权在哪?

曾经担任过一家网路科技公司的高阶主管,
虽然领着人人羡慕的高薪,
但是:
星期一至五,几乎失去与家人吃晚餐的时间,
星期六,日,也常常因为开会而失去假期。
更甚者,老婆下班时间经过公司楼下,
问我要不要等我下班(接我回家),
我竟然只能回答:「老板不知道待会儿会不会进来找我开会?
(即使那时已经接近下班时间)
每天,无法得知何时可以下班,
每周,也无法得知周末,日此用权是否归我,
也让我重新思考我家庭生活的主动权在哪?

因为能舍:
我抛弃了稳定的工作与人人羡慕的高薪,
才有所得:
我拿到了博士学位,找回工作的尊严与对时间的主控权。

现在,我过着主动操控时间的日子,
每一个专案,每一场演讲,每一次出门,
都是自己答应才接下来的。

能找回生命的主动权,
掌控自己时间的分配与安排,
是再幸运,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摘录自:《Tri生活誌 vol 01 》的部分文章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15

梦想,是否真的只是梦里的想像

梦想,是否真的只是梦里的想像?(转载自网络)
文 / 陈碧芳

我们透过不同的平台收集青少年、教师、上班族、企业主和社会人士的梦想,我们发现不同的生活时代背景和社会面向造就了他们对梦想的不同看法。

忙于求存,梦想是奢想
  资本主义把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有者朱门酒肉臭,有者却要面对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的困境。对终日为生计而忙,三餐温饱都成问题的他们而言,梦想只是种奢侈的愿望。他们过一天是一天,对人生不敢有计划,让自己一直陷在忙于求存的漩涡当中。

言听计从,无需烦梦想
  当人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前方的路要左转还是又转都不成问题。对没有主见的他们而言,父母的经验比我们丰富,为我们做出的决定应该是最好的决定,乖乖顺从就对了!青春洋溢的年龄,失去自我与活力,听从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安于现状,梦想非必要
  平凡就是幸福,对收入稳定,生活无虑的他们而言,梦想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资本社会浸淫半生的他们认为,年少轻狂怀抱的梦想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拼搏半生,社会“标准”中“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他们都有了,满足于现状的他们只想安然的渡过下半生。

人生海海,未知的梦想
  生长在科技时代,任何资讯就在弹指之间,但选择越多却越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抉择。对于前途茫茫的他们而言,他们需要梦想,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追求什么。有的人以“钱”途作为升学方向的衡量;有的人把自己关进象牙塔,年届30依然没有工作经验;有的人拒绝步入社会,在家啃噬父母辛苦半生赚来的老本,找不到梦想成了他们继续前进的最大障碍。

左右为难,现实与梦想拉锯
  满怀的壮志却显得与身边务实跟随“社会”脚步的朋友格格不入,不禁让人开始疑惑是不是还要坚持自己所谓的梦想。对于“孤军作战”的他们而言,被朋友当异类的感觉并不好受。没有清晰的梦想蓝图,更容易让自己陷入放弃与坚持之间的拉锯。

落差太大,梦想遥不可及
  像梦境般的理想世界,美好却不知该如何靠近。对于觉得自己梦想太大的他们而言,梦想有点遥远,自己有点无力。一面沉醉在想象中的美好,一面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裹足不前,梦想不仅无法实现,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无力感也就越来越大。

等待良机,期待梦想一蹴而就
  拟定了作战计划,也经历了沙盘推演,等待的只是时机或能力的成熟。对梦想已有所规划的他们而言,欠缺的也许不是孔明的那阵东风,而是义无反顾的行动力。有些机遇稍纵即逝,有些发想很容易让人捷足先登,既然有了计划,坐言起行才是关键。

知行合一,把梦想动词化
  纵使有了全盘的规划和十足的把握,没有行动的梦想只是个名词。对于真正的梦想家而言,梦想不仅需要想,更需要行动。纸上谈兵的梦想无法成真,挽起袖子实践计划才算是走上了圆梦的道路。

  我们相信每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命,就像我们的生命原纸一定有属于自己的色彩。但社会强烈的染色剂也许会不小心覆盖了我们生命原有的颜色,让我们掉入资本社会的大染缸,失去了原有的自我。但生命毕竟不是纸张,只要我们愿意有所行动,我们还是可以找回我们的生命原色,还自己一个缤纷的梦想人生!

摘录自:《Tri生活誌 vol 02 》的部分文章

您准备拿什么来定义这一生没有白活?


文 /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 陈登福

被誉为管理思想家的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是我敬仰的一位老师,我的心灵土壤埋下了好多从他著作中得到的种子,我今生至今有些许的成就,这些种子对我的启发很有帮助。我很幸运很早就有因缘认识这一位良师,透过文字的对话,让我自己走在幽暗深谷时候,保有热情应许远方的一点光,走在自己想要走的人生路向。生命永远是一场大辩论,“我们有没有一个核心身份,存於内在的我,等待发掘?还是,我们的真正身份是与时俱变的演化结果?”


韩第老师告诉我,死亡是个很有用的截止期限,它提醒我们,生命是个短暂的机会,可让我们在己身之外创造些什么,说不定能长留世间。因为这一颗种子,我很早就开始认真定义要如何完成这一生,也影响周围的有缘人要好好的定义自己的一生。

这一本《你拿什么定义自己》几乎是韩第老师的大半生,您的呢?

人生是一段从生到死的过程,无常随时到访,邀约您随时有“心”的决定。您若不了解如何使用您的人生,找到一套正确使用您人生的方法,恐怕会被自己埋下的种子发芽长大,浑浑沌沌的走完大大“问号”的一生!

摘录自:《Tri生活誌 vol 02 》的部分文章

挫折复原力, 实践梦想必备的心理素质

挫折复原力可以让我们看见人生转弯处的一线曙光。(摄影/胡慧芬)

整理/心理谘疗员 - 杨玮菱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梦想,然而努力圆梦的人并不多。根据美国的调查显示,只有15%的人有达成梦想的步骤,而其余85%的人只是在“做梦”。不让自己停留在“做梦”的阶段,除了要有一步一脚印落实梦想的种种能力,更要有抵挡得住重重波折和考验的能耐。本期《tri生活誌》将带领大家一起窥探在我们实践梦想的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让我们可以穿越层层考验,一步步朝梦想迈进的挫折复原力。

为什么圆梦的人占了少数?
  追求梦想从来就不简单,著名NBA球员Steven Nash说过:“梦想总是比现实还残酷”。在追梦的过程中总是得面对很多未知的困难与压力,著名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是经过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中植物纤维的实验才成功的制造出第一个灯泡,爱迪生说过:“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国际建筑巨擘安藤忠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遇上很多的阻碍,他很清楚知道梦想只有一个,但是可以达到梦想的途径就不止一个,所以最终他能成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全球知名的建筑大师。

  除了以上的名人,从古至今也有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面对许多的困难和挫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可以跨越重重障碍,完成他们的人生梦想呢?那股力量就是所谓的挫折复原力。

培养个人的挫折复原力
  
  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里都会面对压力,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路上也会碰到很多的挑战和障碍。培育挫折复原力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坚韧心智和抗压能力,即使面对再多的挑战和挫折也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

以下几点可作为培养或强化挫折复原力***的参考:

1)改变生活:从乐观务实的态度出发
做出改变是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并要从自身做起。正向心理学之父Martin Seligman指出人失败时觉得无助和悲哀是正常反应,但是有些人可以很快站起来,有些人却一直都垂头丧气,差别就在于解释型态。悲观的解释教人要谨慎小心,但是弹性的乐观可以让人愈挫愈勇。面对挑战时做出的改变是帮助一个人设定适宜的目标与改变负面脚步。如果等待别人改变可能要等上一辈子,倒不如从自己做起,小小的改变也是改变。当我们愿意改变时,身边的人也会跟着慢慢受影响。当对生活上的一切可以接纳时,人就会变得更柔软有力。

2)选择抗压,不被压力击垮
压力过大会让人忧郁不安,欢乐和成就感降低,进而影响生活的品质和人际关系。要成为抗压力强的人就得增加个人对事情的投入程度,并且愿意视困境为挑战、一个学习的机会,而非不得翻身的泥沼。这样子,才能有能力和压力对抗而不被压垮。

3)接纳自己,发挥同理心
接纳是要抱着符合实际的预期及目标,认可了解自己的感受,能有效管理情绪并厘清自己的优缺点,过着有价值观与目标相符的生活。能够做到接纳自己才能真心地去接纳别人。而发挥同理心不代表认同别人的看法,而是尊重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观点去观察,为他人着想,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维持,也可以让我们更贴近对方的感受并且让自己看见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增强挫折复原力。

4)有效的人际沟通
沟通可以让彼此意见能够交流、正确地表达想法。在倾听对方的话时,要抱着积极聆听的态度,不否定或全盘肯定并加上同理心。这样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对方的需求、困难和障碍,达到有效的沟通并建立共识,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

5)训练自律和自制力
如果一个人的特质发挥过度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人要自制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在遇到困难时把事情推给不相干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主动解决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弹性地面对生活。

  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自身的挫折复原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培养及维持复原力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持续不断。只是认识复原力和其特质是不足够的,更要将这些特质运用在生活中不同的层面,愿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对自己负责任,从挫折中成长并做自己的主人。认识生命是很有力量的一门学问,而挫折复原力可以让我们看见在每个人生的转弯处都有一线曙光。

摘录自:《Tri生活誌 vol 02 》的部分文章

Tuesday 15 September 2015

在公司获得 ~ 随心所欲的自由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 / 李佩漩

培养一流部属6种能力,在公司获得【随心所欲的自由】。

态度力:尽早超出上司对你的期望
部属能力不足的最大特色就是【什么都不会,却认为自己很有本事】,而这种态度最容易产生抱怨组织及上司的负面想法。在抱怨之前,先问问自己能给公司和上司什么样的贡献,试着将艰苦的职场难题化做转机,尽早超出上司对你的期望,才能突破工作瓶头的动力。

印象力:端正的仪态绝对必要
【以貌取人】虽然很武断,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眼的视觉资讯,将会决定外人对你的好恶。  因此,戒除生活坏习惯,维持干净利落的外表、拥有朝气的声音打招呼,以及端正的姿态仪态是绝对必要的。

信任力:巧妙弥补上司的缺点
当上司叮咛任务或商讨要事时,善用“立即反应”、“用心聆听”和“确实回应”这三个沟通原则,切忌打断上司的话,再搭配点头或倾身向前等身体语言,表现出你的专注力。发现上司有麻烦来临时,可以不经意的弥补上司的短处与缺点,发挥守护者精神,就能成为他们最好的后盾,获得更多信任与授权。

成长力:讨厌的事也想办法认真投入
赶快治好“还不错病”!当觉得自己还不错时,就容易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部属应该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动能,认真投入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双倍的能力,发挥自己都没发现的天赋。

麻烦上司应对力:笑笑面对坏老板
把工作能力差、人格又有问题的上司当作磨练器量的机会,正面批评跟战斗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的。虽然一开始很难转换心态,但坏老板也是一种让自己加速成长的强大力量。请给这种上司大量的认同,让他不找你麻烦;并且打通自己与周遭关键人物的关系,设法让工作顺利完成。

志向力:目标明确,坚持不懈
明确了解自己、自己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公司有何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认真的询问自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找到为何而生的意义。记着勿忘初衷,面对逆境也勇于前进,才能化为坚持理想的力量。

转载自《经理人月刊》No.90

Tuesday 8 September 2015

服务人群很有意义


【不老银发族逗阵来】活动
分享 / 学生 - 林汶鸿

为何会来参与这些互动,
是因为我觉得服务人很有意义,
它可以让我学习很多。

我觉得社区服务很重要,
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唯一的老人,社区还有其他朋友。
我们的角色,就是把他们连接起来,并且陪伴他们。
如果我们没有办社区服务,他们就只能一直留在家里。


虽然这次我是顾音响,
但偶尔我也会去帮忙邀约别人进来。
一开始,心里是没有谱要怎么开口,不晓得怎么邀约。
我看到其他朋友,不分老少都勇于邀约,
所以我也向她学习。

过程中,当被拒绝的时候当然有挫折感。
心里想,“怎么被拒绝呢,我明明说得很好。”
但是想到老师说,要跟五群人讲。
所以,我就朝着目标继续努力。
最后,也完成了使命。

学到课本教不到的知识


【不老银发族逗阵来】活动
分享 / 学生 - 王可盈

我觉得这个关怀银发族的社区活动很好,
我可以学习到很多在课本上教不到我的东西,
让我透过这活动更懂得体贴地照顾老人。

我觉得老人体验实在太辛苦,
对老人家来讲,一切都要慢慢来。
因为经过老人体验,
我体会到他们的脚,真的不能走太快,
否则会跌倒,后果就不堪设想。

我觉得对待老人,
以后不要一直催他们快点、快点,
要多帮忙他们拿东西。
在这里,我看到很多孤单的老人,
觉得他们很可怜。

我想到我的父母,
觉得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应对进退不失礼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 李佩

5原则接待客户、业务拜访,应对进退不失礼。

1.在点梯里不要背朝著客户:
搭电梯时,首先应按外侧钮,让客户先近电梯;进入电梯後,站在操作面板旁边,此时应注意,不要背向对方;抵达之後,让客户先走出电梯。

2.招呼客户时,遇到主管不需礼让:招呼客户的基本原则是,「移动时,在前方引导;抵达定点时,让客户先行。」一起行走时,走在客户的斜前方,但保持方便谈话的距离,注意不要背朝对方,要配合对方的步调前进,同时以手势指示前进方向。

一般状况下,若自己和主管在走廊上相遇,应当礼让主管先走,有时也需要站定打招呼。但如果引领客户行进的时候,遇到主管就不需要礼让,因为这样会使得客户也一并让道,显得失礼。

3.确认座位与空调:在客户抵达之前应该做的在准备包括:室内通风,整理桌面,调整冷暖气,资料准备周全等。为客户安排座位时,以距离入口处最远,视野良好的位置为优先。

4.交换名片後,立即确认姓名职称:交换名片时,以对方容易收下的方式递出,并将自己的名片置于对方名片下,但不需要太过刻意;递出时,同时介绍自己的公司、部门与姓名;收到名片时,置于高于胸部的高度,并立即确认对方的姓名和职称。

5.拜访勿迟到,结束勿拖延:行业务拜访,应于约定前10分钟抵达,5分钟前到接待处最合适。如果不得已迟到,应该在约定前10分钟通知对方。

到达会议室後,公事包放在地上或隔壁座位,外套挂在椅子上,不要放在公事包上,以免妨碍公事包开启。会谈可以以闲聊开场,进入正题後,要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对方的时间,应该简洁快速。

转载自《经理人月刊》2013-5-6

Saturday 5 September 2015

我看到种子发芽了!


【不老银发族逗阵来】活动
分享 / 台湾老五老基金会主任 - 张美淑

今天,其实很感动一件事情,
其实我们在台湾做了那么久,
虽然我们是不同国度的人,
可是一样是华人,
那我们带着台湾的经验来到马来西亚,
今天很感动的是,我看到种子发芽了。

虽然今天办完活动过后,
我们都不懂有怎样的一个结果,
可是整个结束之后,
我觉得若在这里持续办下去是可行的,
因为我看到芽已经有长出来的感觉,
不管是志工,还是来参与的长辈,
其实他们对这次的活动都非常认同的。
我也看到正向的同仁和志工都非常投入在这一块,
我相信正向要在这里做社区关怀,是没有问题的,
是可以很好地推广下去。


其实,在做社区的老人关怀里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在台湾,我们已经做了十年。
这十年过程里,其实我们发现老人,
他们期待的是在地老化。
在地老化就是,我生在这里,我死在这里,
不要因为说,我老了、生病了、我行动不方便,
我就被送去养老院。
这是每个老人心中的期待。

虽然有些老人,好像自己想去养老院,
其实那个不是心里真正的愿意,
而是因为他们不想麻烦子女、拖累子女,
所以他就不得不去养老院。

在台湾的高龄社会,
高龄人口很快速地成长,而且也越来越多,
老人并不是问题,
可是当老人变成一个照顾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如果说,
每一个老人,他在有生之年,
他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都可以快快乐乐、而且很健康的活着,
而不是被照顾着。
那相对的,不管是社会成本、对他本身的心理来说,
都是很重要的价值。

老人的活动,不只是带动老人的身体健康,
还包含了心理的健康。
其实很多独居老人,自己在家里面,
根据台湾的研究里面,
老人自杀率是蛮高的。
所以如果说,我们没有办法好好关心他的话,
会很容易因为一个人太孤单、或悲伤,
然后就可能会走向绝路。

那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社区关怀活动,
不只带动了他的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
这也是在做预防的工作。
如果预防的工作做得好的话,
相对的,我们并不怕老人很多,
反而老人很多,也可以是一个很快乐的社会。

和老人相处 其实并不难


【不老银发族逗阵来】活动
分享 / 学生 - 陈奕霓

我本身很喜欢热闹,
家里其实也有老人家,所以我更懂得和老人相处。

我觉得其实和老人相处,不是很困难的事,
只要我们用心对待他们,有时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
只要你哄他、跟他撒娇,
他们就可以很开心了。

老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就好像我阿嬷,可以召一堆朋友,
一起做年糕,送给别人吃,
这是很好的生活经历。
所以我觉得,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


当天,我有帮忙宣传这项活动,
当跟别人解释时,内心会害怕被拒绝。
但每次被拒绝,我都会讲【谢谢】,
心里就想说,【没关系】。
只要我们继续给予热情邀约,
还是会有人受感动而来参与的。

活到老、学到老、开心到老


【不老银发族逗阵来】活动
分享 / 阿嬷 - 丘兵婵(60岁)

今天我很开心啊,
认识到很多朋友,年轻的、年老的都有。
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怎样照顾自己、保护自己。
而且,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开心到老。

今天是儿子带我和丈夫过来的,
他说,来学习做一个开心的老人。
其实,我每天都有去运动、打太极、跑步、参朋友,
有什么活动,我都很喜欢参与,
要越活越精彩!

下次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
我肯定会来!
因为,我感觉来到这里都变年轻了。

Friday 4 September 2015

生命比金钱更美好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 / 李佩漩

生命中比金钱更美好的6件事情

1.健康
多数人都会忽略活著的可贵,其实,你的生存本身就是一件奇迹;比起想著尚未发生的疾病或未来可能遇到的灾祸,请先想想你所拥有的健康体态,以此作为生命中最值得开心的事。

2.目標
这是长期性的快乐来源,一个人藉由订定目標,能够知晓自己每天从事各种活动的意义,并彰显出你为这个世界提供的价值。

3.朋友
每个人都有朋友,但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因為忙碌,渐渐失去朋友的音讯。今天开始,每天花一点时间,找回那些曾经陪伴你度过生命中某一段时光的情谊。

4.家庭
如果你与家庭的关系和谐美满,恭喜你!请继续维持;如果你曾历经一些缺憾或摩擦,请接受并修补它,因为这是世界上最深沉而牢固的幸福来源。

5.自信
足够的信心将使你充满安全感,对自己拥有足够的信赖,来达成你为自己设定的每件事情,从效率与成就中获取影响深远的满足感。

6.笑容
笑容与悲伤几乎不可能共存,一抹笑容,便足以展示真正的快了。偶尔放宽心地大笑一场,绝对是身心的良药与生活的调味料。

转载自《经理人月刊》2013-02-06

解除你的压力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 /  李佩漩

1. 专注一件事
以开车为例,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你就无法专心开车;很显然地,过度强调多工的时代,已知人不可能同时专注在两件事情上。

2. 保持自由意志
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詹姆斯:「对治压力最大的武器,在於我们有选择意志的自由。」但对任何事都保持清净开明,不拘泥於特定看法。

3. 认知当下
你无法在此刻直接品尝昨天的晚餐,也无法直接体验到明天的会议。因此,当下经验才是唯一真实的现实,其他的一切都不再真实,或尚未成真。

4. 没那么严重
虽然压力随处都在,但除了非常罕见的情况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会直接经历生死交关威胁的世界,因此,多数时间都是安全的;认真地感受安全,压力反应就会自动关闭。

正念可以是很日常的练习,用另一种更平和的思考模式看待事情,好比洗碗这件事:「假如我为了可以快点去吃甜点,急著把碗洗完,那么这段时间将会过得很不愉快,也变得毫无价值。好不容易完成家事,当我以为手里拿著叉子,把甜点送进口中就是享受,但心中却想著等会还要做什么、脑中浮现明日待办公务,这样一来将感受不到食物的质感与美味,还有活在此刻的乐趣。」一再被拖进未来,永远无法活在当下,终究无法摆脱压力。

正念深具威力,可让压力成为幻影。当我们完全把心思放在此时看到,或所做的事情上,不再与未来或过去的思想竞赛,只沉浸在当下的时刻时,压力已悄悄被关上。

转载自《经理人月刊》2015 June